叶帅和粟大将,谁更能“镇得住”另外九位开国大将?

1955年9月27日,对新中国的军人们来说,是个特别重要的大日子:全军举行了庄严的授衔和授勋典礼。就在那一天,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稳固拼死战斗了几十年的军人们,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...


1955年9月27日,对新中国的军人们来说,是个特别重要的大日子:全军举行了庄严的授衔和授勋典礼。就在那一天,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稳固拼死战斗了几十年的军人们,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军衔,并且,开国将帅们也正是在那一天正式确定的。

在那里面,级别最高的是元帅,接下来是大将。这两个级别都分别有十位高级军官被评为杰出代表,大家通常叫做他们十大元帅和十大将。跟上将以下的级别不同,十大元帅和十大将里头是有确切的排名顺序的。

中国十大元帅的名单是这样的:首先是朱德,然后是彭德怀,接下来是林彪,紧跟着是刘伯承,贺龙也位列其中,还有陈毅,别忘了罗荣桓,徐向前也是一员大将,聂荣臻同样在列,最后还有叶剑英。

十大将军的名单如下:粟裕、徐海东、黄克诚、陈赓、谭政、肖劲光、张云逸、罗瑞卿、王树声、还有许光达。他们按照顺序排列,每一位都是响当当的人物。粟裕将军,他的名声和战绩都是响当当的。徐海东将军,同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。黄克诚将军,他的军事才能也是大家公认的。陈赓将军,他的故事和传奇一直都在军中流传。谭政将军,他在军队中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。肖劲光将军,他的名字和战绩也是紧密相连的。张云逸将军,他的军事智慧和勇气都让人敬佩。罗瑞卿将军,他的军事生涯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。王树声将军,他的英勇事迹一直都在激励着后人。最后一位是许光达将军,他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将领。这十位将军,他们每一个人都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,他们的名字和事迹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。

像朱德、彭德怀、贺龙、陈毅、刘伯承、徐向前这些大元帅,他们无论是经历还是名声,那肯定能稳稳地“压住”十大将以下的所有高级军官。

说起来,排在元帅榜尾的叶剑英和位居大将之首的粟裕,虽然军衔和名次上看着没差多少,但到底谁更“压得住”其他那九位大将呢?

叶剑英大将军一直是我军的总参谋长,他是军委领导和高层指挥部的核心人物之一,特别擅长协调安排工作。而粟裕呢,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奇才,指挥才能一流,大家都叫他“常胜将军”。他指挥过很多有名的战役,凭借着辉煌的战绩出了大名。

换句话说,这两位都各有本事,要说谁更能“hold住”其他九位大将,不能只看一方面。得全面考虑,不能片面下结论。

粟裕的战功在十大将里那可是顶尖儿的,就连战功赫赫的陈赓大将都对他打心底里佩服。说实话,他的战功完全够得上元帅的标准,这也是为什么老百姓都叫他“无冕元帅”。但话说回来,虽然粟裕战功了得,可要是论资历,比起一些大将,他还算是“晚辈后生”。

在十大将里,徐海东曾掌舵红十五军团当军团长,陈赓呢,是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。张云逸可是百色起义的领头人,还一手创建了红七军。肖劲光在北伐时期就已经是中将军衔了,王树声也厉害,他做过红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。这几位都是资历深厚,贡献巨大的人物,他们在红军那会儿的职位,都比粟裕要高。

叶剑英元帅呢,他一直在军委总部和总指挥部待着,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亲自指挥过什么大战。但实际上,每次大战能取得胜利,都离不开他在背后的默默努力。他的战功,不是说在战场上带着千军万马冲锋陷阵,而是对整个战局进行统筹安排,确保上下级之间沟通顺畅,在关键时刻不掉链子,这样才能打败敌人。

在我军刚开始那会儿的三大重要起义,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里,叶剑英都挑了大梁。1927年,南昌起义快要开始的时候,多亏了叶剑英不顾危险,赶紧给贺龙、叶挺他们送了信,起义这才没出差错,不然历史可能就得变样了。到了那年12月,叶剑英还是广州起义的领头人之一,跟叶挺一起带着大家干,他还当上了工农红军的副总指挥。

叶剑英在三大起义里的两个里头,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,他确实是人民军队不可或缺的创立者之一,对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具有打基础的重要意义。

凭借这样的经历和成就,叶帅自然是所有开国将军中威望极高,让人信服的一位。



相关资讯